历时三年的疫情终于按下阶段性暂停键。伴随着全球化的经济危机的影响和世界诸多区域间的不稳定因素,接下来的重中之重毫无疑问将是经济恢复发展和全面复苏。在去年底刚结束的最新一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党和国家最高层提出了“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并再强调要“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纵深发展,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的创新创造潜能。”的指示。
中小企业作为商业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也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和促进创业创新的核心力量。而疫情三年来,受冲击最大的也无疑也是这一群体,抗风险能力偏低,现金储备不足、流动资金枯竭,固定成本巨大、市场消费几近停滞等都为中小企业这一群体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虽然国家相关部委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持续出台税费减免、政府补贴、财政贴息、金融救助等相关政策,同时加大政策引导,扶持中小企业在细分市场上的创新能力;但鉴于疫情对商业生态环境和企业经营者信心的影响,这一群体复苏必将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长期过程。而在这过程中,笔者认为,应该大力鼓励联合办公行业的发展,将这一领域的社会属性充分释放,必然可以成为恢复区域经济生态,尤其是中小企业发展的有力手段。
从2015年中国开启“双创”浪潮,国内联合办公行业就开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承袭国外行业特点的基础上,中国的联合办公从业者们也从实际国情出发,不断完善着对创业者及小微初企业群体的服务内容,从最初灵活办公方式的服务提供商逐步丰富成为与这一群体协同共生的社群平台型组织,在商业价值之外,这一行业越来越多展示的是其丰富的社会价值。在过去几年的疫情期间,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群体所受到的影响最为巨大,作为这一群体的服务型平台,越来越多的联合办公企业,尤其是市场化运作的行业代表纷纷离场,十分可惜。
诚然,我们不能忽视疫情对经济社会和群体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和改变,其中相当明显的就是工作模式的更加灵活。如果说过去诞生于西方极客群体,方式略显松散的联合办公对习惯了传统写字楼模式的从业人员还有一些心里门槛的话,随着疫情期间大大小小的公司都在采用了灵活或混合的工作模式,这一工作方式已经得到了长足的普及。而联合办公的行业所蕴含的如下几个方向的社会价值,恰恰可以作为后疫情时代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支持。
首先,大幅降低企业成本。联合办公相较于传统办公方式租期灵活,拎包入住,没有额外的费用(如:水电网费、物业费、空调暖气费、保洁费)并且提供随业务变化的弹性灵活的办公方式(开放工位,封闭的独立办公间,甚至区域的定制),而且平台还额外承担公共区域的相关空间成本(前台,茶歇,会议室等),这都使企业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流动资金投入,随着业务增长逐步增加办公空间,高效开展运作。
其次,盘活闲置空间,从个体到群体,促进地方经济生态圈的构建。国外大量的行业案例,包括国内知名媒体人吴晓波也在其对不同城市的群体研究报告中提到,联合办公平台从业者的学历、认知程度都远超城市的平均水平,吸引更多这样的平台其实就是对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的引入,间接提升整个城市的城市思维密度跟智力密度。他还提到,联合办公液态丰富的城市,青年人聚集效应就会更强。联合办公行业的复苏,不仅可以盘活城市存量空间这样的直观效果,更是助力地方对新经济液态的沉淀,支撑区域经济留人的举措。
最后,缓解后疫情时代企业经营群体的心里压力。虽然还没有针对联合办公空间及非联合办公空间内客群心压力方面的调研以及有机会进行两者间相关数据上的比对分析,但联合办公对小微企业的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隐形意义就是集群效应下对心里压力的疏解。也是在本文第2章中对前人研究引述中所提到的社会支持的价值。创业毋庸置疑是一个痛苦和煎熬的过程,尤其是在面对公司发展的阶段性压力和不确定性时,联合办公作为一个小微企业集聚的载体,让入驻的企业和员工可以比较容易的找到社群归属感,这也是被国外研究学者所提到的“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概念。加之丰富的办公周边液态和氛围,让其中的个体感觉是一群人在奋斗,客观上起到了缓解压力的作用。这在这个特殊的阶段,也显得尤为重要。
整体来看,联合办公行业作为全方位多要素的商业服务体系,其所蕴含的社会价值对后疫情时代的区域经济复苏是一个有力的补充,不光可以成为一个城市中小企业复苏的助推器,后续还可以逐步将服务和生态体系以及汇聚的资源输出给地方其他的创新创业载体,包括孵化器,众创空间,高校创业空间等等,从而更高效的激发深层次的社会创新,切实成为落实中央提出的“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纵深发展,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的创新创造潜能”的具体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