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各国把数字经济作为重振经济信心、重塑经济架构的重要着力点,数字经济对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加速器作用更加凸显。国家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2023年2月《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发布,提出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框架,为统筹全国数字化发展提供了蓝本。如何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厚植经济竞争新优势,需要高质量建设数字经济产业集群、高质量推动城乡融合、高质量促进数据互联互通、高质量培育数字人才。
一、数字全球化 高质量建设数字产业集群“双核心”
中国是世界上三分之二以上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国,拥有世界上最完善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人工智能、5G等一系列数字工农业、数字生活、数字基建等技术走在了世界科技前沿。中国坚持以国际秩序为主导的开放、自由、多边贸易主义,走绿色高端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以“一带一路建设”为承载力,从数字区域和产业两个方面综合布局,建立数字产业集群“双核心”,进一步深化开放与合作,推动数字经济全球化,拉动世界经济回血复苏。一是以区域性布局数字产业集群为核心,支持建设一批特色化的数字产业集群。以数字旅游作为着力点,打造绿色、生态、低碳的现代生活新名片,辐射数字特色农副产品供应、数字新能源建设、数字智能制造等新业态经济圈,推动多元化的配套服务,促进产业链上相关企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以龙头企业构建数字产业集群为核心,支持建设一批专业化的数字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发挥传帮带作用,促进数字产业链上细分领域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突破,夯实产业链创新创业基础。既能实现订单式“由需向供”反哺小微企业培育成长,又能补强产业链上的创新能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双赢的良好局面。川渝地区是东数西算国家数字产业布局的主力军,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围绕“东数西算”国家战略布局,在数字电力、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数字智能制造、光伏产业等方面打造数字龙头企业,加速清洁能源项目的落地,落实双碳目标,打造川渝万亿级产业。
二、搭建数字交易平台 高质量推动城乡融合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众多。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促进城乡均衡发展是必经之路。消费品下行贵和农产品上行难问题成为了阻碍城市与农村均衡发展的桎梏。打造数字交易平台,推动数字城乡建设,建立生产销售、仓储物流、质量监管、信息服务等一体化、全产业链式数字化服务,将单一的、分散式的商业体系模式集约化,打通消费品下沉和农产品上行双向通道。一是整合农特产品、日用消费品、农资、物流快递等企业仓储配送资源,保障生产资料的充足供应,在生产、流通、销售等各个环节做好规划引领,确保产业链供应链无缝衔接、高效运转,形成产业链和供应链闭环;二是商品流、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合而为一,实现共享人、车、仓、信息、网点、路线的统一体系,保障各类信息快速流通,打通堵点。着力解决消费品下行贵和农产品上行难问题,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扩展城乡消费多元化,增强内循环。
三、搭建数据共享平台 高质量促进数据互联互通
数据开放共享是数字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面对大量的数据流入,通过数据共享平台搭建,提供可交互式端口,构建数据网络传输链,盘活数据存量,推进公共数据开放和数据资源跨部门、跨区域、跨境共享,为推动数字经济全球化提供有力保障。一是数据统一管理,确立数据使用规范,制定数据开放标准,监管数据质量,确保合规使用数据,合理开发数据价值;二是数据共享。数据互联互通将极大提高数据应用效率和使用价值,不受时间、地点、天气等众多因数影响,最大限度释放数据红利;三是数据安全监管,人们在享受“数据红利”的同时,要防止用户数据被泄露和滥用。特别是随着数字全球化,跨境数据安全显得尤其重要。通过数据共享平台统一监管、自主识别、自行筛查,过滤不良数据,构建和完善数据治理体系,确保数据信息健康传播和数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四是数据追踪溯源,对数据的来源、流向、传播路径进行实时监控,实现数据追踪管理。
四、完善数字人才库 高质量培育和引进数字人才
数字经济人才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催化剂,大批量的高学历、高层次人才涌现,是保障数字经济从顶层设计到技术开发再到技术推广应用的基础。培育和引进高质量数字人才尤为重要。
一方面加大海外留学人员服务机构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海外人才工作站和人才智库,建立人才档案信息库、流动人才信息库、创业人才信息库,全面掌握人才信息,为数字经济全球化提供人才支撑,为打造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奠定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我们同时拥有海量国内人才资源,全国高校需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厚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避免人才流失;需要注重学科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差异化培养,提高操作型基础岗位的社会认同感。当前,全国各地在高新技术细分专业领域人才缺口极大,各地“抢人大战”各显神通,人才政策层出不穷,由此而见市场并不是人才过剩。因此,国内高校及社会需要重点关注学生价值观的引导,关注“三类人才”的融合互补。
数字经济作为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厚植经济竞争新优势,抢占未来全球经济发展制高点,数字经济必将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