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定义汽车”的理念,会给汽车行业带来怎样的变化?——科技会客厅·第一期 |
发布时间: 2024-06-22 |
《科技会客厅》是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打造的新知类对谈栏目,邀请相关领域领军科技工作者,围绕前沿科技、工程进展、社会关切等话题进行交流访谈并录制播出,弘扬科学家精神,推广工程师文化,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第一期邀请张旭明、张俊智与范子柱三位汽车领域的专家,深入研讨新能源汽车的现状与未来。 《科技会客厅》第一期:“新能源汽车,2024迈向新纪元”(Part 2) 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已经到来,它将颠覆传统汽车行业的方方面面,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近日,几位汽车行业专家围绕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分享了他们的观点和见解。 张旭明: 标准化与联合合作的必要性 在我看来,软件定义汽车的首要挑战在于软硬件结构的融合。只有当我们的机械和电器结构都达到高度标准化,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汽车的软件定义。谈及操作系统,这确实是一个引人深思的话题。当前,业界对开源与闭源操作系统各有偏好,每种模式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局限性。然而,我认为,作为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操作系统领域可能无法容纳多家公司的并存。或许,只有少数几家能够脱颖而出,成为行业的主导者。 从整个软件生态的角度来看,无论是中国还是全球的企业,我们都需要寻求一种联合与合作的模式。特别是在当前中国汽车行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众多品牌和企业都在大力投入研发。因此,我强烈呼吁各企业能够携手共进,共同面对挑战。 在这个领域,我们可能还无法称之为“强强联合”,但我坚信,只有通过紧密的合作与团结,我们才能在操作系统的生态中成功突围,为整个行业的发展开辟新的道路。 范子柱: 引领行业变革与重塑未来 我作为一线从业者,在汽车行业耕耘了近二十年,对软件定义汽车这一变革深有感触。过去,汽车开发主要围绕底盘、动力、车身、电子电器等物理部件进行,每个部门各自开发其零部件,随后进行物理集成。这种组织架构清晰,但局限于物理集成的时代。 然而,随着软件定义汽车的兴起,整车架构的划分发生了显著变化。现在,我们将其分为机械层、动力能源层、电子电器架构层、基础软件层、应用软件层和云端服务层。这一新的架构体系凸显了软件在汽车开发中的核心地位,其中三层直接与软件相关,而电子电器架构层也是软件的承载平台。 在开发过程中,组织架构也随之调整。智能网联中心的设立,标志着软件开发成为核心工作之一。我们不仅要关注硬件的集成,更要注重软件的集成。这种转变使得整个开发模式和组织运行模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此外,成本结构也发生了变化。过去,我们主要关注物料成本,即看得见摸得着的零部件成本。然而,随着软件在汽车中的广泛应用,软件成本逐渐成为不可忽视的一部分。这部分成本看不见摸不着,但却为汽车增添了更多功能和价值。 盈利模式也在发生变革。以前,我们主要通过销售汽车本身来获利。但现在,像特斯拉和华为这样的企业,已经开始通过销售软件、自动驾驶许可等方式获取利润。这种变化不仅为汽车企业带来了新的盈利机会,也改变了整个行业的竞争格局。 最后,从开发周期来看,过去我们通常在车辆开发完成后便结束工作,等待市场反馈。但现在,软件开发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即使车辆已经上市,我们仍需根据客户的反馈进行升级迭代,确保车辆在整个生命周期内都能保持竞争力。这种变化使得汽车开发变得更加复杂和具有挑战性,但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 张俊智: 重塑用户体验与行业生态 软件对汽车行业的革新可谓是前所未有。首先,从用户端来看,软件定义汽车使得用户能够更深入地参与汽车产品的功能和性能定义中。这种“常用常新,越用越新”的体验,以及“千人千面”的个性化定制,无疑极大地提升了用户与汽车产品之间的互动性,为汽车性能的提升带来了质的飞跃。 其次,软件定义汽车也为整个汽车行业带来了重大的挑战与机遇。传统的汽车制造商,过去主要专注于机械制造,而现在随着智能化的推进,其本质属性已悄然变化。设备供应商正逐步转变为软件公司,这种转变带来的挑战是巨大的。与此同时,新势力汽车企业凭借天然的软件基因,以及传统汽车企业的快速转型,共同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变革。 再者,提及软件定义汽车,不得不提的是操作系统。硬件的核心在于芯片,而软件的核心则是操作系统。尽管在操作系统方面,ICT行业已有一定的自主技术积累,但整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汽车座舱系统,虽然可以借鉴手机操作系统的丰富经验,但在涉及安全关键领域如底盘控制时,所需的操作系统又具有其独特性。这需要我们不断积累和完善,以确保汽车操作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中国汽车行业转型升级的机遇与挑战 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已经到来,它将重塑汽车行业的未来。中国汽车行业需要积极应对挑战,抓住机遇,加快转型升级,才能在未来的汽车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嘉宾简介: 张旭明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专务秘书长 从美国通用汽车(中国区)工程师及经理到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专务秘书长,见证并推动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 张俊智 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教授 作为我国车用混合动力系统与电驱动车辆设计与控制方面的学术带头人,长期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开发工作,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国家和国际相关重大科技计划项目。 范子柱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混动中心主任/北京内燃机学会秘书长 在乘用车动力系统开发领域成就卓越,主导开发了多款获奖发动机和混动系统,当前在北京汽车研究总院负责混动系统研发工作,并兼任北京内燃机学会秘书长。 以上嘉宾言论属个人意见,与中国科协科技传播中心立场无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