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科技会客厅
科技会客厅——中国6G,国际首个!6G离我们还有多远?
发布时间: 2024-12-13


6G通信技术的发展是全球瞩目的焦点之一。近日,由张平院士带领团队搭建的国际首个通信与智能融合的6G外场试验网正式对外发布。标志着我国在通信技术领域迈出了坚实而辉煌的一步,开启了通往未来智能世界的新篇章。本期《科技会客厅》邀请两位专家参与6G主题话题讨论,让我们一同走进这场科技与想象的盛宴。


嘉宾介绍:

张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邮电大学教授

袁弋非   中国移动研究院首席专家、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


张平:未来世界,人工智能将是无所不在


6G不仅是技术的又一次飞跃,更是人工智能全面融入社会生活的关键转折点。


移动通信的发展经过了五次变化,从1G到5G,每一次迭代都解决了不同的通信需求。1G解决了语音的新问题,2G解决了数字通信的问题,3G使得多媒体通信变成了现实,4G实现了社交媒体,5G实现了大连接。


而6G,则以其智能连接的愿景,引领我们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智能互联新时代。面对5G时代能源与效率的挑战,6G的出现正是为了打破这一瓶颈,寻找通信技术的新拐点。它不再仅仅遵循香农定理的传统路径,而是从理论上证明了新型技术的可能性,为通信行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6G所带来的算力提升与技术创新,将使我们摆脱传统思维的束缚,开启全新的通信时代。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6G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重大突破。通感一体化的实现,使得通信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是对周围环境的智能感知与理解。这种能力为具身人工智能的诞生奠定了坚实基础,无论是自动驾驶、无人机作业还是其他无人系统,都将能够像人类一样感知世界、学习成长,最终实现真正的智能化。


6G的智能性将深刻影响我们的生活方式。在一个高度智能化的环境中,数据的收集、处理、决策与行动都将变得无缝衔接、自然而然。我们无需再为繁琐的操作和复杂的决策过程而烦恼,因为6G的智能连接将为我们提供全方位的便利与支持。


展望未来,6G不仅是通信技术的升级,更是人工智能赋能社会的强大引擎。它将促进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之间的深度交互与融合,让智能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想象一下,在6G时代,养老照护可能由具备通感一体化能力的具身机器人完成,它们不仅能够理解老人的需求、提供必要的照顾,还能陪伴他们度过愉快的时光。这不仅是人工智能的胜利,更是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这是我对人工智能,对通信赋能人工智能最大的愿望,而且我觉得这个愿望肯定是能实现的。


袁弋非:全面渗透社会,引领千行百业智能化转型


将来6G智能化是无处不在的。6G将超越传统通信传输的范畴,与信号处理、信息服务等深度融合,成为推动信息产业全面升级的核心力量。


此外,6G也将走向泛信息化,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其影响力将跨越制造业、工业物联网、医疗、保健等多个领域,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同时,未来更加智能、更加多样化的场景,也给6G将来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应用可能性。


通信及相关行业的发展,也给我们更多的灵感,更多的机会。比如信息超材料等新型技术的出现,以其低功耗、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特点,为整个产业链注入了新的活力。工业物联网的兴起,更是为千行百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促进了产业间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创新。


每一代无线通信,尤其到了3G以后,都是国际化的,竞争与合作并存。面对国际竞争与合作的新格局,积极参与国际标准主流组织、提升专利质量、保持开放心态是赢得未来的关键。只有通过加强国际合作、共享创新成果,才能在全球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实现共赢发展。


现在5G服务垂直行业和千行百业的标准也有不少,但不少都还没有真正解决刚需。因此,在6G的发展过程中,必须从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各行业的实际需求,打破传统通信框架的束缚,构建更加灵活、智能的通信体系,实现各行各业的需求和技术解决方案更好地匹配。


‌‌语义通信是一种基于语义的高效通信技术,它通过对原始信号进行有选择的特征提取、压缩和传输,再利用语义层面信息进行通信,从而大幅提升了通信系统的传输效率和可靠性。语义通信比较有颠覆性,其广泛应用将极大地推动技术向全球范围内的普及和产业化进程。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在标准制定、语义库建设等方面付出更多努力,以打破技术壁垒、促进原创性技术的不断涌现。


总之,将来6G智能化是无处不在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6G将以其强大的智能化特性和广泛的应用潜力,引领社会全面进入智能化时代,为人类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和效率。


从1G到5G,再到初露锋芒的6G,每一次迭代都不止于数字“+1”,更是从技术到应用的全方位变革。6G试验网的成功搭建,预示着6G,这一新质生产力不仅是我国科技创新实力的体现,更是对未来智能互联世界的美好憧憬。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6G技术将深刻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开启一个全新的智能时代。


嘉宾

张平 袁弋非


出品人

阮草


总策划

孟令耘


监制

于春


主持人

姜金领


策划

马依斐 


统筹

白竟楠 康欢


导演

李嫣茹


编辑

郑羽佳 王淇薇


摄像

王亦文  李嫣茹 赵益玮 杨思壮


剪辑

王亦文 吴玉顺


设计

杨家宁 李学维 巨淇 杨璐


出品单位

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


制作单位

中科海镁(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特别鸣谢

中国工程院

中国移动研究院


嘉宾言论属个人观点不代表本中心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