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科技会客厅
科技会客厅——蓄势高飞的低空经济
发布时间: 2024-12-16


低空经济迅猛崛起,应用场景日益丰富,深度融入日常生活。近日(9月5日),沪昆空中大通道正式启用,和地面上的公路一样,天上同样存在“天路”,跨省“飞的”出行从科幻走进现实。无人机物流疾驰,低空旅游兴起,交通管理逐步完善,低空经济正悄然重塑生活与经济版图。作为科技前沿与未来经济引擎,低空经济引发热议。本期《科技会客厅》特邀两位专家,共探低空经济新纪元,开启科技与梦想的交融之旅。


嘉宾介绍:

覃 睿  中国民航大学低空经济与低空交通研究中心主任

魏建华 北斗应用发展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卫星导航年会分会主席

张文玥  钛媒体智库研究院执行院长


覃睿发展低空经济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过程


低空经济,从技术来看,并非一个新现象,却在新技术的推动下焕发新生。自1903年怀特兄弟首次将重于空气的机器送入蓝天,历经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如今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早期,受限于航空技术,飞机活动主要集中在低空区域,这一空间因大气边界层的复杂特性而充满挑战。然而,随着技术的进步,人类逐渐将航空活动推向更高空域,但这并未削弱低空经济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城市化加速、交通拥堵加剧的今天,低空经济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缓解地面压力、提升生活品质的新途径。


作为“低空经济”概念的首提者之一,当时的想法很简单。2010年初,我们在做“中国通用航空发展研究”项目时发现一个问题,“通用航空”这个词认知度比较低,可传播性比较差,会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实际上就限制了一个行业的发展。而“低空经济”这个词,它的内涵比原来更丰富。近年来,无人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更是为低空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丰富了其应用场景与产业生态。


把低空经济作为一个系统来看,我将称之为“1314”。即以低空空域为核心资源,涵盖三大核心产业,以低空交通管理与服务为驱动,辅以政策法规、科技教育文化、投融资保险及中介服务四大生态支柱。这一框架全面描绘了低空经济的构成要素与发展路径。


在低空飞行的具体应用中,可将其细分为运输类、作业类与休闲娱乐类三大类。每一类都蕴含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与社会价值,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然而,低空经济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技术快速迭代与人才培养的滞后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东西部、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也亟待弥合。此外,如何确保低空飞行的安全,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感知避让技术的突破与融合应用,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


面对这些挑战,低空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过程,需要市场主体、政府、监管部门、行业标准制定者、企业、消费者、公众及媒体等各方共同努力,构建完善的生态系统。只有这样,低空经济才能真正实现快速发展,为人类社会的进步贡献新的力量。


魏建华:低空经济将人类活动上升到三维空间


低空经济如同汽车经济之于往昔,极大地拓宽了人类活动的边界。汽车让我们的生活半径与内容多元化,而低空经济则引领我们跃升至三维空间,开启全新维度。


从物流行业的无人机派送,到低空观光与文旅体验,这些活动不仅极大地提升了效率与便捷性,更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无限可能。正如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所构建的三维时空体系,低空经济也在不断丰富着我们的时空认知,引领我们进入一个立体化的新时代。


低空经济的优势在于其跨越维度的能力。想象一下,当我们在机场遗忘身份证时,传统的地面交通可能因拥堵而束手无策,而无人机却能在短时间内将证件送达,这种高效与便捷正是低空经济魅力的生动体现。


国家之所以高度重视低空经济的发展,是因为它蕴含着巨大的潜力与深远的影响。全球范围内,低空经济正蓬勃发展,美国、加拿大等国已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相比之下,中国虽起步较晚,但凭借政策支持和技术创新,正加速追赶。


低空飞行和地面交通、高空飞行相比,危险系数高很多。面对三维立体空间中的极端天气与飞行安全挑战,需借助高科技手段来破解难题,确保低空飞行的安全可靠。为此,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并应用北斗卫星导航技术,与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深度融合。通过建立城市低空民用飞行安全防御系统,利用北斗卫星电子围栏与雷达电磁波拒止技术,实现对低空飞行区域的精准管控与安全保障。


从技术上解决低空领域空中管制障碍问题,从而让政府空管部门对航空器有了可控的技术手段,才敢于对空中管制解绑,这一关键束缚低空经济发展的难题,一旦真正解绑,低空经济才会井喷式蓬勃发展起来。


在低空经济的广阔天地里,人才的培养应紧随而非引领科技步伐,关键在于敏锐适应,快速掌握新兴技能。低空的世界很大,低空经济的发展空间很大,低空经济的商机也非常大。祝愿这些走在路上,正在从事低空经济和准备从事低空经济的这些创业者或从业者们,成为未来低空经济领域里面冉冉升起的明日之星。


在探索与实践的征途中,低空经济正逐步揭开其神秘而璀璨的面纱,展现出无限的潜力与价值。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与政策的逐步完善,低空经济正逐步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成为连接天空与地面的新桥梁。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与持续创新,低空经济将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不仅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更将深刻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与社会形态。


嘉宾

覃睿 魏建华 张文玥


出品人

阮草


总策划

孟令耘


监制

于春


主持人

段然


策划

马依斐


统筹

白竟楠 康欢


导演

李嫣茹


编辑

郑羽佳 王淇薇


摄像

王亦文  李嫣茹 赵益玮 杨思壮


剪辑

王亦文 杨育昇


设计

杨家宁 李学维 巨淇 杨璐


出品单位

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


制作单位

中科海镁(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特别鸣谢

中国民航大学低空经济与低空交通研究中心

北斗应用发展研究院

钛媒体智库研究院


嘉宾言论属个人观点不代表本中心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