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科技会客厅
科技会客厅——心理学如何服务社会
发布时间: 2024-12-13


心理学作为一种科学工具,在国家发展、经济建设以及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服务社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为心理学发展创造了新机遇,也赋予了心理学工作者新使命。本期《科技会客厅》,让我们与嘉宾一同探讨心理学是如何发挥重要作用服务社会的。


嘉宾介绍:

张侃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原所长、中国心理学会原理事长


生活中的心理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改善,各国都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其中就包括心理健康的需求。过去,由于物质条件的限制,人们往往忽视心理方面的需求,但现在,无论是党中央还是老百姓,都越来越关注心理健康问题。


然而,在心理学受到广泛关注的同时,也存在一些打着心理学旗号进行欺诈的行为。张侃提醒公众,在选择心理咨询提供者时,要寻找正规机构,并注意信息来源的可靠性。他特别指出,凡是收费过高的心理咨询往往存在欺诈嫌疑,因为正规的心理服务机构通常只收取合理的成本,甚至很多服务是免费的。


心理学与服务社会


在谈到心理学与服务社会的关系时,张侃表示,心理学的应用范围远比人们想象的要广泛。它不仅涉及个人心理健康,还参与社会治理的多个方面。例如,在组织心理学中,心理学家研究如何使不同的人更好地合作,如何调动团体的工作积极性。在社会治理方面,心理学能够帮助管理者了解人的行为和行为背后的动机,从而预判社会事件的发展趋势,做到防患于未然。


张侃分享了自己在特殊职业人员选拔方面的经历。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训练了一批伞兵,选拔和训练过程中都有心理学家的参与。同样的,在现代社会中,中国军队的军事人员也经过严格的身体和心理筛选。


心理学服务社会的未来趋势


张侃认为,智能化社会的到来是必然的,心理学与智能化的结合至少涉及三个方面:一是需要既懂心理学又懂计算和人工智能;二是人工智能与人类如何配合工作,分工合作以提高效率;三是社会上对人工智能的使用应既不排斥也不盲目依赖,人工智能的发展反而可能会增加对心理咨询的需求。


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不同专业人员应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为社会治理提供帮助和支撑。他呼吁高校老师和研究机构人员积极参与科学普及和心理学服务工作,以增加公众对心理学的了解和信任。


心理学不仅是研究人类行为和内心世界的学科,更是一种能够切实改善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在这个充满变化和挑战的时代,让我们共同关注心理健康,用科学的智慧温暖每一个人。


嘉宾

张侃


出品人

阮草


总策划

孟令耘


监制

于春


主持人

解雨婷


策划

马依斐


统筹

白竟楠 康欢


导演

李嫣茹


编辑

郑羽佳 王淇薇


摄像

王亦文 李嫣茹 赵益玮 杨思壮


剪辑

王亦文 吴玉顺 祝天一


设计

杨家宁 李学维 巨淇 杨璐


出品单位

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


制作单位

中科海镁(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特别鸣谢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中国心理学会


嘉宾言论属个人观点不代表本中心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