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会客厅——解码极寒天气极寒天气 |
发布时间: 2024-12-02 |
极寒天气,全称为极度寒冷天气,是指气温极低的天气状况,通常伴随着强风和降雪。这种天气对人类活动、基础设施和生态系统都有显著影响。本期《科技会客厅》,让我们共同深入探讨极寒天气的成因、预测模型以及应对措施。 嘉宾介绍: 周兵 国家气候中心二级研究员(全国气候变化科学传播首席专家) 魏科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极端天气频发背后的故事 中国气象局于2024年7月4日发布了《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2024)》,文中指出,2023年是全球有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打破了地球最暖纪录。 全球变暖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常态,2023年不仅创下了全球最暖年份的记录,同时也是我国自1951年以来,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的最暖年份。然而,与全球变暖趋势并存的是,近年来极寒天气频发,这让许多人感到困惑。 全球变暖与极寒天气并不矛盾。大气的波动性、天气的极端性变化增强,使得大气环流的稳定性减弱,越来越多的暖空气进入极区,而极寒空气则从高纬度和极区进入中纬度地区,导致极区偏暖和中纬度偏冷的现象。 科技让极端天气能够预报 在极端天气的监测和预报方面,虽然我国的监测系统相对完善,但极端天气的预测仍然是一个短板。小尺度的极端天气,如龙卷、强对流等,由于其空间尺度小、持续时间短,预测难度极大,是全球范围内的难题。不过,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短临天气预报和S to S预测(次季节到季节的预测)成为可能,为提高极端天气预报的准确性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中国气象局正在积极研发面向不同对象的人工智能大模型,以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 在应对极端天气方面,灾害的应对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魏科建议将灾害应对前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规划,增强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同时,气象部门应继续完善天气预报体系,提高预报准确性,为防灾减灾提供有力支持。此外,公众应积极参与观测,利用手机等智能设备提供的数据,结合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天气预报,这将有助于提高天气预报的精度和时效性。 面对极端天气的挑战,我们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安全、稳定的气候环境。 嘉宾 周兵 魏科 出品人 阮草 总策划 孟令耘 监制 于春 主持人 黄安妮 策划 马依斐 统筹 白竟楠 康欢 导演 李嫣茹 编辑 郑羽佳 王淇薇 摄像 王亦文 李嫣茹 赵益玮 杨思壮 剪辑 王亦文 吴玉顺 祝天一 设计 杨家宁 李学维 巨淇 杨璐 出品单位 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 制作单位 中科海镁(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特别鸣谢 国家气候中心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嘉宾言论属个人观点不代表本中心立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