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科技会客厅
科技会客厅——商业航天:驱动未来,创新无界
发布时间: 2024-11-25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军民融合以及“互联网+航天”产业变革,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进入商业航天领域,2024年,商业航天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政策的鼓励下,很多地方都出台了相关规划,部署了一批重大项目,正在加快完善商业航天的产业布局。本期《科技会客厅》,让我们共同探讨我国商业航天事业的发展。


嘉宾介绍:

王亚男《航空知识》主编

姜沂   北京星际荣耀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商业航天 加速“起飞”


商业航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04年的安萨里大奖,当时一家商业企业成功实现了亚轨道飞行。这一事件让众多商业企业开始涉足过去由政府主导的航天事业。


起初,中国商业航天企业在发射入轨方面屡试屡败,但经过不断的尝试和努力,终于实现了突破。如今,中国的商业航天企业已经在追逐更高的目标,如更低成本的发射、更高效率的发射,以及一箭多星等先进技术。


据不完全统计,未来五年内,我国商业航天产业规模有望达到2.8万亿元。2030年之前,预计会将3万颗卫星发射升空,进行低轨互联网星座组网。这意味着平均每年需要将1500吨载荷送上太空,对火箭制造、卫星制造以及上游的单机设备系统及产品供应商等产业链各环节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商业航天的技术创新对航天产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商业航天的出现打破了政府资源主导的传统模式,民间资本有机会接触航天的科技创新事业。另一方面,商业航天追求市场效益和商业利润,推动了火箭可回收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许多科技技术路径成为可能。


直面挑战 逐梦未来


在商业航天领域,重复使用火箭技术是一个重要的突破点。通过重复使用火箭,可以大大降低单次发射成本,提高进入太空的效率。目前,国内已有企业成功进行了可复用垂直起降技术的飞行试验。


然而,商业航天的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例如,需要大胆尝试过去只出现过概念但没有被工程化的技术。在这方面,中国的商业航天企业可以大胆地,甚至是带有一点冒险精神地去尝试。


SpaceX公司采用的快速推出新产品、快速迭代升级的模式,推动了航天技术的发展。我国的商业航天企业也需要有敢于试错、敢于迭代、不断创新的精神。


随着商业航天企业发展速度的加快和各种经济和技术资源的不断注入,我们将迎来中国商业航天的蓬勃发展。


嘉宾

王亚男 姜沂


出品人

阮草


总策划

孟令耘


监制

于春


主持人

解雨婷


策划

马依斐


统筹

白竟楠 康欢


导演

李嫣茹


编辑

郑羽佳 王淇薇


摄像

王亦文 李嫣茹 赵益玮 杨思壮


剪辑

王亦文 吴玉顺 祝天一


设计

杨家宁 李学维 巨淇 杨璐


出品单位

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


制作单位

中科海镁(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特别鸣谢

《航空知识》杂志社

北京星际荣耀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嘉宾言论属个人观点不代表本中心立场